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二十八载探索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机制
2025-08-24 22:01:55
  • 0
  • 0
  • 0

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二十八载探索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机制

内容提要:杨闇公精神是红岩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探索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机制。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为潼南"文化强区"战略提供基层支撑的实践路径。文章梳理了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二十八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探索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机制的做法与实践,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思想精神的鲜活样板。本文分五篇阐述。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杨闇公以29岁生命铸就红岩精神火种,潼南研究会28年深耕红色基因传承,将革命先驱"头可断志不可夺"的谵息誓言化作新时代精神坐标,为文化强区注入不竭动力。

一、杨闇公精神是红岩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闇公烈士塑像 蔡律摄

杨闇公(1898-1927),名尚述、尚达,字闇公,重庆潼南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曾转战成渝,建党建团,是中共重庆地执委第一任书记兼军委书记,与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泸顺起义是南昌起义的前奏。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不幸被捕牺牲,年仅29岁。杨闇公血洒雄关,志励后代,留下了“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闇公精神。2009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一荣誉充分肯定了杨闇公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贡献和崇高精神。

杨闇公是重庆党史第一人,27岁任省委书记,领导“泸顺起义”为南昌起义储备干部,被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称号。他以“敢为人先、无私无畏、不怕牺牲、大义凛然”的精神,培养了朱德、刘伯承、陈毅等革命将领及杨尚昆等领导人。

1995年6月9日,杨闇公烈士陵园建成并开园,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园名。蔡律摄

杨闇公是中共早期领导人 ,牺牲时年仅29岁,其精神被视为重庆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因,杨闇公精神是红岩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融合了巴渝文化中忠贞不渝、坚韧顽强的特质与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杨闇公其"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事迹,深刻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核心要义,杨闇公与赵一曼、江竹筠等川籍英烈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英雄群像的典型代表。

重庆市潼南区建有杨闇公烈士陵园 ,由邓小平题词,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建立杨闇公旧居陈列馆、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等载体,其精神持续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做奋力前行的好青年"。

2025年3月30日,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隆重举行纪念重庆三·三一惨案暨祭扫杨闇公烈士陵园活动。刘安祥摄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出系列伟大精神,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旗帜。“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与内核,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贯穿所有具体精神的红色基因,精神谱系兼具马克思主义革命本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民族精神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内核。精神谱系跨越时空,既是历史丰碑,更是新征程的奋斗密码,育人铸魂,通过红色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朱德题写墓碑铭的杨闇公同志之墓 刘安祥摄

杨闇公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缔造者,杨闇公精神是红岩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杨闇公作为川渝地区革命火种的播撒者,其坚定信仰与斗争智慧为红岩精神"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提供了早期实践样本。杨闇公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与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杨闇公以"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为座右铭,展现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意志。他在被捕后面对酷刑仍高呼"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彰显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信仰力量;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他早年留学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回国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四川革命运动,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作为中共重庆地委首任书记,他创建中法大学四川分校培养革命骨干,发动泸顺起义,被党中央评价为"开创了当时全国党建最好工作之地"。杨闇公精神犹如贯穿党史的红色基因链,既见证党从初创到壮大的历程,又持续为新时代提供精神滋养。

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组织的"三·三一"祭缅活动 渝杨研会供图

为何选择杨闇公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要基于以下多维度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一是精神特质的典范性契合,杨闇公"头可断,志不可夺"的誓言(1927年就义时割舌、剜目仍高呼口号),生动诠释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内核,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化呈现。

二是红岩精神的源头贡献,杨闇公作为川渝地区革命火种的播撒者,其坚定信仰与斗争智慧为红岩精神"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提供了早期实践样本。

三是历史贡献的不可替代性,组织建设方面, 杨闇公与吴玉章1924年创建四川首个党团组织(YC团);在武装斗争方面, 杨闇公与朱德、刘伯承1926年领导泸顺起义(中共最早武装尝试);在统战实践方面, 推动国共合作,建立重庆地委。杨闇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完整性补充,杨闇公精神是地域革命精神的代表,填补西南地区革命精神图谱空白,其"磨灭方休"的奋斗哲学与长征精神形成时空呼应。

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组织的三·三一祭缅活动 渝潼杨研会供图

杨闇公是青年革命家的典型,从留日学生到革命领袖的成长轨迹,为精神谱系提供"理想信念-实践斗争-自我牺牲"的完整范式。杨闇公精神的纳入既是对先驱者的历史确认,更是通过精神符号的提炼,为新征程提供"信仰如铁、斗争到底"的精神资源。其"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革命品格持续为新时代提供精神动能;"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的誓言成为高校思政课典型案例,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

蔡律(作者系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2025年8月24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