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闇公、漆南熏、周贡植三位革命英烈之间蕴含的深厚历史关联探讨
2025-10-16 17:17:32
  • 0
  • 0
  • 0


杨闇公、漆南薰、周贡植三位革命英烈之间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关联探讨

四川泸州泸顺起义陈列馆杨闇公、朱德、刘伯承、吴玉章、陈毅的雕像。蔡律摄

2025年9月20日至21日,在中共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支部委员会、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领导和精心组织下,部分党员、理事和优秀会员前往泸州泸顺起义陈列馆、江津漆南薰烈士墓、江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和故居、九龙坡区铜罐驿周贡植旧居陈列馆参观学习交流,这些地方历史人物、遗址直接、间接与杨闇公烈士有关系、有交集,有些史料相互印证,拓宽了研究杨闇公烈士生平事迹思路、线索,大量的图片文献资料信息,提供了我们研究和思考一代英烈们的思想风范的格局和视野,有利于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通过《马掌铁》会刊持续挖掘相关史料,对杨闇公、漆南薰、周贡植三位革命英烈之间所潜藏的深厚历史联系展开深入探究 ,进而思考如何用好文化资源,为川渝、重庆、潼南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科技产业服务。本文简要梳理供同仁们思考研究。

1926年9月下旬,中共重庆地委以国民党(莲花池)临时省党部的名义,召集川军部分师、旅长(或其代表)开会,商讨“响应北伐,会师武汉”事宜。会议决定在泸州、顺庆、合川三地举行起义,推举刘伯承为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并暂定一至五路起义部队序列。蔡律摄

一、杨闇公作为中共重庆地委书记兼军委书记,在1926年领导的泸顺起义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

杨闇公、朱德、刘伯承、陈毅四人为泸顺起义深思谋略的图像。蔡律摄

1、杨闇公是泸顺起义总设计师

2025年9月20日,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考察研学小组在四川泸州起义陈列馆参访。蒋开俊摄

泸顺起义雕塑 蔡律摄于四川泸州泸顺起义陈列馆

杨闇公与朱德、刘伯承组成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制定“响应北伐,会师武汉”的战略方针,确定以顺庆为根据地、泸州为策应点的作战计划。杨闇公他主持的军事会议首次提出“建立左派军队”的明确目标,为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奠定基础。泸顺起义提出“打倒军阀,支援北伐”口号,并建立临时政权,发布《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布告》,明确反帝反封建纲领。

2、统战与策反工作

泸州起义纪念碑 蒋开俊摄

通过吴玉章、童庸生等联络川军黄慕颜、袁品文等部,成功策动6个旅约1.4万人起义,并争取到军阀杨森对起义的有限支持。杨闇公亲自派陈毅、邓作楷等深入泸州、合川开展士兵动员。起义军以刘伯承为总指挥,杨闇公任政治总负责人,协调顺庆、泸州、合川三地行动。起义坚持167天,创下中共早期武装斗争时间纪录。

泸顺起义陈列馆雕像 蔡律摄

3、泸顺起义过程:1926年12月1日泸州首义,袁品文部率先起义,占领泸州。顺庆响应,12月3日,秦汉三、杜伯乾旅提前起义,击溃何光烈部,占领顺庆。由于起义军孤立无援,遭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等联合镇压,最终于1927年5月失败。

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唐兴中会长向泸顺起义陈列馆赠送《马掌铁》会刊。杨中林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021—1949)》对泸顺起义的评价: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力图掌握武装的一次勇敢的尝试,是牵制敌人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范例。蔡律摄

泸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泸顺起义的枪声震撼了四川 ,鼓舞了人民,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泸顺起义奏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先声,为南昌起义的发动和人民军队的创建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力图掌握武装的一次勇敢的尝试,是牵制敌人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范例。

二、杨闇公与漆南漆南薰并称“重庆双英”,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重庆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25年9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考察研学小组来到重庆江津区李市镇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漆南薰。漆南薰烈士墓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五斗坎,是纪念“三三一”惨案中牺牲的著名经济学家、革命活动家漆南薰(又名漆树棻)的重要遗址。蒋开俊摄

杨闇公与漆南薰同为重庆地区早期革命领导人,两人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密切合作,两人因共同领导重庆革命运动、同日遇难(漆南漆南薰当场牺牲,杨闇公被捕后牺牲),被后世并称为“重庆双英”。

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漆南薰参与创办《新蜀报》等进步报刊,批判封建军阀统治,动员学生和工人参与革命。漆南薰与杨闇公、萧楚女等人合作,推动四川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发展。其斗争精神激励了四川革命力量。杨闇公的军事领导与漆南薰的思想宣传相辅相成,为四川党组织的发展和大革命高潮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5年9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考察研学小组在重庆江津区李市镇烈士陵园留影。杨中林摄

1、杨闇公与漆南漆南薰革命合作与共同斗争

杨闇公(1898-1927)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与漆南漆南薰(1893-1927)同为重庆地区早期革命领导人,

在组织建设上,杨闇公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漆南薰等共同推动重庆地区工农运动,创办《爝光》等进步刊物,漆南薰作为《新蜀报》主笔,通过舆论宣传支持杨闇公领导的革命活动。1926年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杨闇公与漆南薰等左派人士合作,通过《新蜀报》等舆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漆南薰在报刊发表多篇支持工农运动的文章,与杨闇公领导的武装斗争形成策应。

1926年,杨闇公任中共重庆地委军委书记,与朱德、刘伯承发动顺泸起义,漆南薰虽未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但通过《新蜀报》持续报道起义进展,揭露军阀罪行,为起义争取舆论支持,漆南薰参与策划并动员群众支援泸顺起义,起义虽失败,但为后续革命积累了经验。

2、杨闇公与漆南薰的牺牲与影响

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五斗坎漆南薰烈士墓。蔡律摄

杨闇公与漆南薰并称“重庆双英”,这一称谓源于两人在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中并肩战斗、壮烈牺牲的革命事迹。

2025年9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考察研学小组在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向聂荣臻元帅塑像敬献了花篮并默哀。蒋开俊摄

1986年11月26日,聂荣臻元帅为杨闇公烈士题词:“为国为民,壮怀激烈,杨闇公烈士革命精神永存!” 蔡律摄

杨闇公在1927年“三三一惨案”中,杨闇公组织群众集会抗议帝国主义暴行,被捕后遭受割舌、断手、剜目等酷刑仍高呼革命口号,壮烈牺牲遭酷刑仍坚贞不屈,4月6日牺牲。1978年,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来四川巡查工作时,欣然为纪念杨闇公烈士诞辰80周年而出版的《杨闇公日记》题写书名。1987年3月11日,邓小平为杨闇公烈士殉难60周年纪念活动题词:“杨闇公烈士永垂不朽!”并题写“杨闇公烈士陵园”名。1986年11月26日,聂荣臻元帅为杨闇公烈士题词:“为国为民,壮怀激烈,杨闇公烈士革命精神永存!”

2025年9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考察研学小组在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广场聂荣臻元帅塑像前合影。蒋开俊摄

以笔为枪、以血明志,"从书斋走向战场的革命先驱"漆南薰,漆南薰(1892-1927),又名漆树棻,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民党左派活动家及反帝反封建战士。1927年3月31日,他在主持“重庆各界反对英帝炮击南京市民大会”时,遭军阀刘湘、王陵基镇压,中弹后被捕虐杀,被剖腹、敲牙、腰斩,年仅35岁,激起了全国对反动势力的愤慨,成为革命精神象征,198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漆南薰著作和革命精神影响深远,聂荣臻题词“漆树棻烈士永垂不朽”,邓小平曾为《漆南薰遗著选编》题名。

3、杨闇公和漆南薰作为重庆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两人均被列为重庆“三三一惨案”主要烈士,其事迹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杨闇公的“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与漆南薰的“以笔为枪、以血明志”均体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

杨闇公与漆南薰均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机构纪念,杨闇公的日记和漆南薰的文献成为研究川渝革命史的重要资料。2009年杨闇公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而漆南薰被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列为英烈。

重庆“三三一惨案”烈士墓碑,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五斗坎漆南薰烈士墓。蔡律摄

杨闇公与漆南薰作为“重庆双英”,在革命生涯中展现出以下共同点:

其一、革命信仰与牺牲精神,二人均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投身革命,面对军阀镇压毫不退缩。杨闇公被捕后遭酷刑仍高呼“头可断,志不可夺”。漆南薰明知危险仍坚持主持“三·三一”群众大会,最终遇害,均牺牲于1927年“三·三一惨案”,成为重庆革命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其二、革命实践与领导角色,在组织建设方面,杨闇公是中共重庆地委首任书记,领导四川早期党组织;漆南薰任国民党左派市党部执委,与中共密切合作。武装斗争方面,杨闇公策划泸顺起义,漆南薰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均参与军事斗争。

其三、思想传播与历史贡献,二人均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传播。漆南薰著有《经济侵略下之中国》,系统揭露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其理论成果为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杨闇公则在四川早期党组织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国共合作并领导泸州起义等革命活动。

杨闇公与漆南薰并称“重庆双英”,二人均为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先驱,其事迹和精神在重庆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杨闇公与周贡植合作与历史关联

周贡植故居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英雄湾村,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蒋开俊摄

杨闇公与周贡植是中共四川早期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两人在组织建设、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中有密切合作。

周贡植故居周贡植烈士雕像。蔡律摄

杨闇公(1898-1927),四川(今重庆)潼南人,中共重庆地委首任书记,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周贡植(1899-1928),重庆巴县人,1920年与邓小平、冉钧等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入党,1926年主持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农民部,在14县建立农会,发展会员2万余人,1928年主持中共四川省第一次党代会,同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于重庆朝天门就义。

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内的塑像群。蔡律摄

杨闇公与周贡植通过不同路径践行革命理想,共同奠定了四川早期党组织的基础,组织建设上,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杨闇公牺牲,周贡植与傅烈重建四川临时省委,后于1928年在周贡植故居正式成立中共四川省委。农民运动方面,杨闇公任重庆地委书记期间,周贡植任农民部秘书,共同推动川渝农运发展。杨闇公与周贡植都具有牺牲精神,两人均拒绝叛变,杨闇公受酷刑不屈,周贡植临刑前托付妻子继承革命遗志。

杨闇公侧重军事斗争与全省革命领导,是四川早期武装起义的策划者;周贡植专注农民运动与组织建设,推动四川农运发展,并主持重建四川省委。

2025年9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考察研学小组在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英雄湾村周贡植故居留影。蒋开俊摄

杨闇公和周贡植在四川早期革命运动中曾有过密切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 共同参与国共合作实践,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杨闇公作为中共重庆地委书记,与周贡植(时任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农民部秘书)共同领导四川农民运动。周贡植在杨闇公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组织农民协会,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

二是联合发动泸顺起义,1926年,两人共同参与策动泸州、顺庆起义,这是中共在四川首次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周贡植负责农民运动组织工作,杨闇公作为军委书记统筹全局,起义有力支援了北伐战争。

三是组织建设与思想传播,1926年中共重庆地委成立时,周贡植当选执委,协助杨闇公开展组织工作,两人共同创办中法学校四川分校,培养革命骨干,周贡植担任教员期间传播马克思主义。

四是革命事业传承,1927年杨闇公牺牲后,周贡植接续其工作,于1928年2月在故居主持中共四川省第一次党代会,正式成立四川省委。

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英雄湾村周贡植故居。蔡律摄

需要指出的是,周贡植在泸顺起义中主要承担了组织协调和农民运动领导工作,

其一、农民运动组织与动员,作为中共重庆地委农民部秘书,周贡植在起义前积极推动川渝农民运动。他主持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农民部工作,领导建立了14个县的农会组织,发展会员2万余人,并组建了“农民自卫军”以保护农民利益,这些基层力量为起义提供了群众基础和后勤支援。

其二、统一战线实践,周贡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统一战线理论的践行者。在杨闇公领导下,他通过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广泛动员各阶层群众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使重庆成为四川大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这种统战工作为泸顺起义争取了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其三、起义后的组织重建,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周贡植受中央委派回渝重建四川党组织,恢复被破坏的党的领导机关。1928年2月,他在铜罐驿故居主持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通过《春荒四川暴动行动大纲》,为后续武装斗争(包括泸顺起义的延续)提供了纲领性指导。

综上所述,杨闇公、漆南薰、周贡植三位革命英烈在四川早期党组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之间的协作互动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团结与革命精神。

中共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支部委员会、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部分党员、理事和优秀会员在周贡植烈士墓前默哀。蔡律摄

杨闇公与漆南薰,杨闇公是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即中共四川省委)首任书记,1926年领导四川革命运动时,漆南薰作为国民党左派代表与他保持密切联系。漆南薰曾参与国民党四川省临时省党部的组建工作,并直接接受刘伯承的领导,与中共保持合作。

杨闇公与周贡植,周贡植是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的参与者,1926年与杨闇公共同推动四川革命运动。杨闇公在日记中评价过周贡植等人的工作,肯定其革命热情与贡献。两人均属四川早期党组织核心成员,共同推动国共合作和革命事业。

2025年9月20日,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会长唐兴中在泸顺起义陈列馆题写留言。蔡律摄

共同关联与影响,三人所属的革命群体还包括吴玉章、邓小平、聂荣臻等历史人物。他们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国民党左派等组织平台协作,在四川发起农民运动、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成为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力量。

2025年9月20日,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考察研学小组在四川泸州起义陈列馆合影。杨中林摄

杨闇公、漆南薰、周贡植三位革命英烈在1920年代四川革命运动中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了中共重庆地委的创建、农民运动的协同推进,重大事件中的生死与共,如“三三一惨案”的应对,泸顺起义的军事合作,杨闇公与刘伯承(周贡植早期引荐的军事人才)策划泸顺起义,漆南薰负责后勤动员,周贡植负责农民运动组织工作。起义虽失败,但为后续武装斗争积累了经验。

笔者在四川泸州市泸顺起义陈列馆   杨中林摄

杨闇公以“人生如马掌铁”的信念激励同志,周贡植在就义前仍坚持撰写农运报告,漆南薰以笔为剑揭露反动派本质。三人的协作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组织-宣传-实践”三位一体的革命模式,为川渝地区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他们的互动不仅是个人友谊,更是理想与使命的交织,共同铸就了巴蜀大地的红色基因。(重庆市潼南区杨闇公研究会,王大林、杨中林、蒋开俊、刘安祥等摄影,致谢!)

蔡律 (作者系重庆市潼南杨闇公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