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史诗叙事、艺术化再现,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郑成功》述评
2025-08-10 21:57:12
  • 0
  • 0
  • 0

追求史诗叙事、艺术化再现,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郑成功》述评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玩易洞里王阳明冥想

在电影艺术的璀璨星河中,追求史诗般叙事与艺术化再现的作品总能闪耀独特的光芒。马雍导演的纪录电影《王阳明》《郑成功》便在此列。

纪录电影,以现实政治、经济、文化或历史事件为题材,借助电影形式开展系统性纪实报道。它极为强调影院级的视听表现与叙事深度,运用更为精湛的电影化语言,诸如长镜头调度、视觉特效、沉浸式音效等。在叙事方面,巧妙运用长镜头、多线叙事等电影化叙事语言,构建戏剧化结构,并且允许通过剪辑、配乐、情景再现等手段来增强影片的表现力。

龙场春景“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隐含“物色变迁随转眼”的哲理。记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实景拍摄

纪录电影的题材,既要求真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又需契合影院级叙事的需求。它以深度叙事影响观众的情感与价值观,而纪录片则以广度覆盖提升观众的知识体系与批判思维,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观众认知升级的双轨路径。

记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王阳明在贵州修文县小孤山“玩易窝”洞穴

纪录电影,是以真实事件、人物或现象为素材,运用非虚构的影视化手法进行艺术加工,旨在记录现实、传递信息或表达观点的电影类型。它更着重于视听语言的艺术性,通过细腻的镜头调度、色彩渲染和声效设计达成深度叙事。其本质特征如下:其一,纪录电影注重电影化叙事,采用诗意模式提升艺术感染力。其真实性必须建立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坚决排斥虚构扮演;而艺术性则允许通过剪辑、配乐、情景再现等手段增强表现力。其二,纪录电影兼具文献价值与审美追求,受众期望从中获得情感共鸣与视觉震撼。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王阳明扮演者张明

纪录电影在坚守真实性的基础上,常常采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法,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和影院观影体验。它以现实事件、人物或现象为素材,通过非虚构的影视手法进行艺术化呈现,旨在记录真实、传递信息或引发思考,简言之,纪录电影是电影形式的纪录片。

它通过艺术加工和工业化制作提升叙事深度,在手法选择上体现“记录”与“表达”的平衡。情景再现的真实感依赖于史料的严谨性、技术运用的克制性与伦理呈现的透明性,需要在“真实”与“叙事”之间寻得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纪录电影:在真实与艺术间的诗意叙事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

纪录电影,向来强调戏剧化叙事,常运用情景再现、电影化剪辑等精妙手法,全力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它还可能采用诗意模式,如《火山挚恋》中的动画模拟,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互动实验领域,纪录电影的沉浸式体验,如《古墓派·互动季》,催生出纪录片互动化、游戏化的全新范式。从卢米埃尔的机械记录,到弗拉哈迪的诗意重构,再到当代的技术融合,纪录电影始终在“真实”与“艺术”的张力之间不断演进。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在《王阳明龙场悟道》主演张明说戏

在创作过程中,确保情景再现的服装、道具、场景与时代背景相符至关重要。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纪录电影及历史影像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通过模拟、重现或复原特定历史事件、人物行为或环境细节。其核心是以非虚构为前提,当无法获取原始真实影像时,借助符合史实的艺术化手段填补叙事空白。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在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主演张明说戏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在影视行业深耕多年,其作品广泛涵盖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多个领域。他的创作风格细腻深沉,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品多次荣获“飞天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宣传英雄是影视人的责任”,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马雍导演的主旋律创作之中。

近年,马雍导演执导的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郑成功——延平光辉岁月》开展了深度叙事创作。本文将对马雍导演纪录电影的创作理念、叙事结构、情景再现手法、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梳理与述评,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实景拍摄“玩易窝”洞穴

在如何艺术再现王阳明龙场悟道这一史实的问题上,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携手马玉能、张明、唐福敬、王平秋、马溢等主创团队,匠心独运。他们以现代人的视角,运用纪实手法与艺术形式,深入挖掘王阳明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为主线,在基本结构中融入丰富的历史情怀,精心打造出一部立体的、史诗般的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集思想性、客观性、学术性、真实性、传奇性、观赏性于一身。目前,该片已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 6 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收获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历史背景

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主人公王阳明,本名王守仁(1472 年 10 月 31 日-1529 年 1 月 9 日),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更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地位尊崇,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阳明心学后来远播至日本、朝鲜等国,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产生了绵延 500 多年的深远影响。

贵州修文县小孤山“玩易窝”洞穴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 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遭受廷杖四十之刑,随后被贬谪至贵州龙场(位于贵阳西北七十里,今修文县治)担任驿丞。1508 年春三月,王阳明一行抵达贵州。彼时的龙场,万山丛林密布,苗、僚等族杂居于此。王阳明与他的三位仆人面临着饥饿、疾病与死亡的多重威胁,陷入了生命的绝境。然而,即便身处如此困境,王阳明仍在内心苦苦追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

在龙场这片既静谧又艰难的环境中,王阳明结合自己历年来的种种遭遇,日夜进行深刻的反省。一日夜半时分,他突然顿悟,终于参透“格物致知”的真谛在于回归内心,向内正心以寻求天理。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自此,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思想,以“良知”为核心的心学思想大旗,率先在贵州高原上树立起来,这一事件史称龙场悟道。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堪称王阳明为中国思想史带来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大事件。510 多年来,他的“良知”思想和“知行合一”精神影响了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史家评价,五百年来,能将学问切实展现在事业之上的仅有两人,一是明朝的王守仁,二则是清朝的曾国藩。“龙场悟道”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石破天惊的影响力,宛如一道划破思想暗夜的闪电,为中国人带来了“良知”的光明与自信。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马雍导演致力于以现代人的视角,运用纪实的手法和艺术的形式,展现王阳明心学思想“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所引发的忧患思考与丰富的历史情怀,打造一部立体的、史诗般的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

王阳明在“心即是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心学”的第二层理论——“知行合一”。他认为,人不仅应当“知”,更应当“行”。若知而不行,与不知又有何区别?若行而不知,与莽夫又有何差异?人们应当将明白的道理运用到实践当中,再用实践所得的经验来充实理论。“知行合一”这短短四个字,却影响了无数英雄豪杰。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

嘉靖七年(公元 1528 年),王阳明即将前往两广平定叛乱。临行前,他把两位嫡传弟子唤至身旁,神情凝重地说道:“此番前去,或许我便无法归来了。我毕生所学,已然倾囊相授于你们。不过,还有四句话,乃是心学的精髓所在,望你们能潜心领会,并将其弘扬光大。”言罢,他缓缓念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说罢,王阳明转身毅然离去,唯有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天地间久久回荡:“天地广袤无垠,但若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即便身为凡夫俗子,亦皆可成为圣贤。”

贵州龙场驿,对王阳明而言,既是其人生历经磨难的炼狱之所,更是命运转折的关键之地,同时也是阳明心学的发祥之地。马雍导演认为,纪实风格的特色以及厚重的基调,乃是纪录电影的上佳之选,亦是纪录电影中最具生命力的内核。

本文将对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的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中情景再现王阳明悟道过程一事,做一番简要的梳理。

1、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叙事结构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执导的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聚焦于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被贬谪至贵州期间思想发生蜕变的历程。该片内容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

其一为历史事件还原。影片以王阳明于1508年被贬谪至龙场驿(今贵州修文)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完整且生动地呈现了他从陷入生存困境到实现“龙场悟道”的思想飞跃过程。其中涵盖了他提出“知行合一”学说、创办龙冈书院等关键历史事件。在再现悟道场景时,摄制组通过实地取景,如选取修文阳明洞、玩易窝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并结合情景再现的手法,颇具争议性地探讨了悟道的具体地点(学界对于此存在“阳明洞”与“玩易窝”两种不同观点)。影片通过多场景的呈现方式,为观众保留了开放性的思考空间。通过上述手法,该片成功地将抽象的阳明心学转化为可感可触的视听语言,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活态化”传播。

其二是思想脉络梳理。影片按照“悟道—弘道—传承—影响”四个单元依次展开,跨越了500年的历史长河,全面展现了阳明心学从萌芽到逐渐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发展的全过程。影片以“困境—觉悟—实践”的叙事逻辑,精准提炼出“知行合一”这一核心思想。“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在哲学领域的独创理念,他提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力,直至今日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时代不断弘扬。同时,影片也探讨了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例如在逆境中应坚守精神追求。

2、马雍导演如何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

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在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方面,采取了以下策略。

阳明洞口的崖壁上,有安国亨题刻的"阳明先生遗爱处"七字。

一是地域文化融合。摄制组在贵州贵阳、修文、毕节等地进行实景拍摄,着重突出贵州山水与阳明心学之间的精神共鸣。例如,龙场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王阳明“向死而生”的哲学突破形成了鲜明的映衬。

二是叙事与视觉创新。影片采用双线结构,明线围绕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展开,暗线则聚焦于“心学”思想的形成轨迹。通过将历史场景的还原与专家的述评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思想深度。

三是沉浸式体验。影片运用动态视觉效果,生动渲染王阳明的心理挣扎,如对“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这一终极思考的呈现,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3、马雍导演的情景再现手法

马雍导演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中情景再现

在《王阳明龙场悟道》中,马雍导演匠心独运地采用情景再现手法,以虚实结合之妙,生动还原了王阳明思想蜕变的曲折历程。在呈现“龙场悟道”这一关键情节时,运用动态光影与演员细腻的肢体语言(演员从抱头苦思到神情舒展的动作变化),将抽象的哲学顿悟过程具象化地展现于观众眼前。

影片巧妙运用实景与象征性镜头,于贵州修文县实地取景,如阳明洞、龙岗书院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同时结合“以景喻道”的拍摄手法,例如将王阳明涉水的镜头自然切换至群山远景,以景为喻,隐喻心学传播的深远影响,如群山连绵,其影响亦绵延不绝。溶洞击石、竹林独行等场景的设置,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动作的相互呼应、彼此阐释,传递出王阳明从“困境”走向“觉悟”的精神转变。

4、《王阳明龙场悟道》场景设计

《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场景设计独具匠心,成功地将哲学顿悟这一抽象过程转化为扣人心弦的视听体验。王阳明身处苦难环境,却在此困境中创建了自己的学说。当他肺痨病情加重时,在自凿的“玩易窝”石棺中日夜端坐,咳血将素绢染透。他以“入殓”的状态直面生死命题,镜头特写其颤抖的手指与石壁上刻下的《周易》痕迹,急促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生动展现出他精神与肉体所遭受的双重煎熬,隐喻着他已临近“向死而生”的觉悟临界点。

悟道瞬间充满戏剧性爆发,中夜时分,王阳明突然从石洞跃起,泪流满面地高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随从在惊惶中不慎将油灯碰倒,火光与阴影交织变幻,构成了一幅动态的蒙太奇画面,将这一历史性的顿悟时刻渲染得震撼人心。

5、纪录电影揭示王阳明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海报

王阳明心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远又多元,其核心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在不同领域持续回响。

思想解放与哲学革新: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桎梏,冲击了其固有的僵化体系。它主张以“良知”作为内在的判断标准,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激发了思想领域的创新活力,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教育理念的革新:在教育领域,王阳明心学强调主体性教育,主张“随人分限所及”的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同时,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通过情境实践让学生传承心学智慧。

社会治理创新:在社会治理方面,王阳明创设“十家牌法”“乡约”等制度,以社区自治的方式替代强制管控,进行了基层管理的有益实验。在政治伦理层面,强调领导者需“致良知”并以身作则。此外,“致良知”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也被用于缓解人们的焦虑,如通过静坐回归本心,帮助人们建立内在的“定盘针”。

国家一级导演马雍作为中国资深导演,其代表作品广泛涵盖电视剧、电影以及纪录片等多个领域。他擅长运用写实手法,精准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勾勒时代风貌。在创作过程中,他巧妙进行多构图切换,精心把控动态节奏,着重彰显“知行合一”的艺术理念。这一理念的践行,充分体现了他对社会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浓郁的人文关怀。

马雍导演执导纪录电影《王阳明龙场悟道》海报

马雍的作品被赋予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气势磅礴之间蕴含着细腻与深沉的情感。其作品激情四溢,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既着力追求个性的鲜明彰显,又注重情感张力的精心营造。在创作过程中,马雍极为重视视听语言以及各类表现元素的综合运用,充分展现出对不同题材的卓越整体把控与驾驭能力。这一系列的创作特质与能力,为他拍摄历史正剧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一级导演马雍始终活跃在创作一线。他执导的纪录电影《郑成功——延平光辉岁月》,是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400周年及晋封“延平王”366周年而精心创作的佳作。影片聚焦于郑成功在闽北延平的战斗经历,生动展现了他从一名青年才俊逐步成长为战略家、思想家的光辉历程。

影片真实再现了郑成功提出“延平条陈”、训练水师等关键历史事件,着重突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同时,通过展现茫荡镇的自然风光,巧妙地将人文历史融入其中,使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未完待续)(本文图片由《王阳明龙场悟道》摄制组提供,致谢!)

参考文献:

1、《王阳明龙场悟道》在筑开机 贵州日报 2018-11-21

2、《王阳明龙场悟道》第四集4月17日在贵州广播电视台播出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 2021-04-14

3、王阳明:五百年来第一人。郎君在水一方 2022-04-05

蔡律 2025年8月7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