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万里长江第一城 
2020-03-04 23:59:29
  • 0
  • 0
  • 0

解读万里长江第一城 

  一、宜宾概况

  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的美誉,地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全市辖3区7县,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2万,其中有苗、回等39个少数民族近10万人,年平均气温18℃、总降雨量1017.6毫米、日照时数938.3小时,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两分田”。

  宜宾,四川省地级市,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之称。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地形整体西南高、东北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7000个/立方厘米(七洞沟),极其适宜人类居住,辖区内长宁县等因此成为著名长寿县。幅员面积13283平方千米,辖3区、7县;2018年末户籍人口552.3万人。

  宜宾文化底蕴深厚,有2200年建城史、4000年酿酒史、3000年种茶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基础坚实。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26.37亿元、居四川省第4位,增长9.2%、居四川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9亿元、居四川省第2位,全口径税收295.23亿元、居四川省第2位。是四川省的工业重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全国创新型企业丝丽雅等行业领军企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汽车、新材料等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居四川省第2位,规上工业利润总额366.7亿元、居四川省第2位。是四川省重要的特色效益农产品基地,竹、茶、牛、猪、蚕等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竹、茶、酿酒专用粮、油樟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蚕桑面积居全省第2,肉牛、生猪出栏量均居川南地区第1位。

  宜宾,区位优势突出。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川滇黔区域的战略要地,扼四川出海南通道要冲,居于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叠合部,具有辐射吸纳川滇黔3省8市3700余万人的独特优势。“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配套,处于国家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和长江东西轴线的交汇点,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有4条高速铁路交汇,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兰广”两大重要通道的交汇点,是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有12条高速公路交汇,是西部陆路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有通往全国18个城市的空中航道,是川滇黔区域的航空桥梁;有四川最大内河综合枢纽港之一的四川宜宾港,是国家规划的长江上游航运物流中心、长江六大重要枢纽港之一,长江航道1500吨级船舶常年昼夜通航、丰水期可达8000吨以上。到2021年,宜宾将形成至成都、重庆、贵阳1小时交通圈,至西安、兰州5小时交通圈,至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7小时交通圈,真正成为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和沿江开放高地。

  宜宾,资源禀赋独特。是矿产资源宝地,位于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的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探明矿产资源53种,其中煤炭保有储量53亿吨、居四川省首位;可开发水能资源716万千瓦,现有发电装机容量980万千瓦、年发电量400亿度;天然气400亿方,页岩气探明储量超过2万亿方、是国家规划的大西南页岩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的核心区;硫铁矿储量15亿吨,石灰石5亿吨,岩盐矿、石英砂等上百亿吨。农业资源丰富,是中国竹荪之乡、中国白酒原料之乡、全国最大的黄樟油产地和四川茶叶主产区,被称为中国早茶之乡,川红是我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与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并列。旅游资源禀赋极佳,有蜀南竹海、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34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四川新五大精品旅游区之一。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动物资源近1000种,高等植物50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到47%,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

  按照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区域性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数字经济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等重点任务,推动宜宾各项事业实现超常规、高质量发展,力争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元,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在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构筑“宜宾强支”。

  二、宜宾市经济概况

  宜宾市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26.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2019年,宜宾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01.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据《宜宾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026.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5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006.73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771.07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7.2%和37.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2:49.7:3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604元,比上年增加3736元,增长8.7%。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

  2019年,宜宾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115.04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3.62亿元,增长11.4%。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76.98亿元,增长13.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99.38亿元,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1976.5亿元,增长20.3%。

  年末户籍总人口552.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86.7万人,减少1.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59%,比上年末提高2.52个百分点。年末常住人口45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6.2万人,增加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64%,比上年末提高1.5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3万人,出生率为11.22‰;死亡人口3.48万人,死亡率为6.2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2‰。

  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1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GDP的比重为57.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2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51.18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423.41亿元,增长9.8%。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4%、63.6%和34.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1:55.7:36.2。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45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2.77亿元,比上年增长3.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2.1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8万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5.38万公顷,增加0.03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3.29万公顷,减少0.2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41万公顷,增加0.0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53.3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产0.2%。其中,夏粮产量12.1万吨,减产0.6%;秋粮产量241.2万吨,增产0.2%。全年谷物产量204.7万吨,比上年增产0.1%。其中,稻谷产量123.7万吨,增产0.7%;玉米产量76.1万吨,减产1.4%。

  全年油料产量15.6万吨,比上年增产1.2%。茶叶产量6.5万吨,增产7.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4.7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猪肉产量36.7万吨,增长2%;牛肉产量1.5万吨,增长6.5%;羊肉产量0.5万吨,下降2.1%;禽肉产量6万吨,增长3.1%。禽蛋产量4.1万吨,增长4.1%。蚕茧产量2.1万吨,增长7.9 %。年末生猪存栏321.8万头,增长1.9%;生猪出栏482.1万头,增长1.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6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11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56万公顷。木材产量25.1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2%。

  全年水产品产量10.72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49万吨,增长3.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366.7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63.7亿元,增长41.4%;股份制企业359.5亿元,增长4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1亿元,扭亏为盈。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19.3亿元,增长33.8%;制造业318.8亿元,增长5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8.5亿元,增长2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3.8%,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业企业464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444个。全年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482.87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建筑业增加值125.44亿元,增长10.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35.56亿元,增长13.9%。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55.63亿元,下降11.8%;第二产业投资414.8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投资990.13亿元,增长16.6%。从投资行业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42.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增长9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6.6%,采矿业增长5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4.6%。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0%;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7.3%。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33.93亿元,增长16.5%,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1.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住宅投资229.06亿元,增长38.3%;办公楼投资3.4亿元,增长12.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4.35亿元,增长11.8%。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新设立企业3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65亿元,比上年下降0.3%;折0.4亿美元,增长2.8%。

  全年国内市外招商引资履约市外项目578个,实际利用国内市外投资739.54亿元。新签约项目231个,协议引资1384.94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9个,协议投资1014.44亿元。

  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24.8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89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106.88亿元,增加21.66亿元,增长25.4%。地方财政支出599.18亿元,增长2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6.02亿元,增长12.3%。全年省上转贷地方政府置换债券29.55亿元,自2015年以来累计置换债券256.74亿元,全面完成既定的存量政府债务置换目标。

  全年完成各项税收收入29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1%。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85.57亿元,比年初增加326.1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76.12亿元,增加329.48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42.40亿元,增加247.9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36.91亿元,增加246.32亿元。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65元,比上年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65元,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19126元,增长8.5%;经营净收入5875元,增长8.8%;财产净收入2487元,增长11.1%;转移净收入5977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1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工资性收入5365元,增长9.6%;经营净收入6817元,增长8.8%;财产净收入422元,增长11.8%;转移净收入2787元,增长10.3%。

  三、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9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地处“中国酒都”、“中国早茶之乡”四川省宜宾市,川南、黔北、滇东北地区的地理交汇点,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国家战略规划的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的中心。园区规划的核心区位于宜宾市翠屏区东北郊环金秋湖区域,距宜宾中心城区14公里,距宜宾机场20公里,距宜宾火车站10公里,距宜宾临港集装箱码头19公里,与规划的翠屏新区接壤,内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金秋湖水面约2平方公里,以丹霞地貌特征的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宜宾早茶的主要产区,湖光山色,生态环境十分优越, 2004年被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具备国际化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的最佳条件。

  (一)、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战略定位

  园区总体定位为西部一流,以茶为特色、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具体实施上以“全力推进园区三产融合和绿色发展”的思路,采取“推进政(园)产学研、贸工农结合,重点抓特色产业,带动康养、休闲观光”的措施,明确了通过三年努力,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显著成效、三年大见成效。

  (二)、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布局

  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总体结构呈“一轴、三区、四园”的布局形态。具体包括:金秋大道景观轴,科研总部、交易展示、精深加工3个核心区域,茶叶科技文化实验园、金秋湖公园、林竹复合经济实验园、特色果蔬定制农业园4个特色产业园。

  一轴:金秋大道景观轴。宽26米,双向6车道,贯穿园区南北,串联科研总部区、交易展示区和精深加工区。 

  三区:科研总部区。规划面积约3537亩,主要包括总部服务区、国际企业总部、科技企业孵化器、湖心岛国际专家公寓等重点项目。交易展示区。规划面积1299亩,主要包括中国西部茶交易中心 、电子商务中心、金秋湖景区服务区重点项目。精深加工区。规划面积9012亩,包括绿色食品深加工区、绿色食品精加工区、国际农业生产加工园区项目。

  四园:茶叶科技文化实验园。规划面积约16129.5亩,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文化化”四化合一的形式,展现科技、农业与文化三者的完美融合。金秋湖公园。规划面积约3307.5亩,北湖以风情主题公园为主,南湖以自然农业公园为主,着力打造具有“恬静,清静,养静,雅静,娴静,悠静,僻静,怡静”等多重感受的金秋湖之旅。林竹复合经济实验园。规划面积约2868亩,围绕生态屏障功能,实现“林业+农业+休闲”的复合经济发展。特色果蔬定制农业园。规划面积约6199.5亩,兼具私人订制、有机种植、欢乐体验和安全配送四大功能,开发定制农业产业,倡导有机健康生活。

  (三)、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

  一是抓基础建设。两年来,在“市区共建、以区为主”的工作体制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方单位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倾注人力物力,克服多重困难,积极推进金秋大道及环湖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抓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园区共有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企业主导的技术中心和创新工作站3个,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大力发展茶叶、油茶、花卉、林竹等优势产业,项目涵盖了一、二、三产业,2016年实现总产值达20.8亿元。

  三是抓招商引资。党工委、管委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引入“技术领先的种植示范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电商及农产品推销型、农业技术研发机构院所型、农业设施设备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型”等6大类型的投资企业入驻园区。先后与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直属的全资国企富通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一带一路工委会)、成都以色列孵化园、四川省(市)侨商会、四川省农业国际交流协会、韩国中国企业研究所驻西南办事处、成都市尚作有机农业公司、五粮液环保公司和西安市木美土里公司进行了全方位招商接触并达成相关意向协议。同时,园区已经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同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市农科院、宜宾市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形成了全方位合作关系,构建了“中—省—市”级科技支撑体系。

  四是抓科技创新。园区聚集了各类科技成果、专利100余项。利用园区企业与各级科研机构的合作契机建设科技创新集成与成果转化生态总部基地,有效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示范。

  五是抓成果示范。园区通过以川茶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利用企业在园区开发的核心技术,向8县2区辐射示范。其中包括茶叶、林竹、花卉及果蔬产业等多个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例如:川茶集团在宜宾县黄山的茶叶良繁种植基地、卉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在翠屏区赵场、金坪等乡镇的花卉种植示范基地等。(综合宜宾政府官网)

  四、宜宾三江新区规划面积、人口规模

  四川省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撰文指出,宜宾市坚持以创建全省经济副中心为统揽,按照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组织、强化社会治理“六个有利于”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等因素,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科学调整乡镇设置。

  一是聚焦打造产学研城港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三江”新区。紧扣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以长江、金沙江、岷江交汇处的国家级宜宾临港经开区为核心区,将沿长江6个乡镇(街道)划入其中,设立面积389平方公里、人口22.58万的宜宾三江新区,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二是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文化目的地,组建“两海”示范区。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和省委“打造大竹海”等部署,跨县组建“两海”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为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推动蜀南竹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兴文石海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两海”示范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三是聚焦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构建“大强优”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紧扣省委“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部署,确立“做大县城、做强中心镇、做优特色村”的总体思路。做大县城,紧紧围绕把县城建成小城市的目标,根据经济流向、交通半径和群众意愿,将山水相连、资源相近、人文相通的乡镇并入县城,整体提升县城资源、产业、人口集聚度。做强中心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打造距县城有一定距离,城镇、产业、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较好,人口5万人以上的镇规划为中心镇,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做优特色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同时,同步谋划村建制调整。根据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全市拟规划建设300个特色村,带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改革,重塑了县域发展新版图,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特色村为节点的“大强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五、宜宾市八大优势简析

  (一)、区域战略优势

  三江新区是以临港经开区为基础打造的,拥有临港的一切天然战略优势:

  1、长江经济带。处在这条经济带上的城市享受长江水资源带来的天然便捷,在水运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宜宾是长江首城,区位显著,除了拥有宜宾港水运外,向家坝输电、灌溉等功能也给宜宾的工业和农业带来强劲支撑。

  2、成渝双城经济圈。宜宾处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边缘位置,距离成渝两个中心都在200公里以上,虹吸力相对较小。而四川提出的建设经济副中心战略,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除了绵阳就属宜宾,从2019年公布的GDP数据即可以看出,绵阳市2856.20亿,宜宾市2601.89亿,宜宾市2021年达到3000亿GDP的门槛条件几乎板上钉钉,因此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第二级城市之一是很可能实现的。

  3、“一带一路”开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宜宾处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西线的重要节点上,宜宾处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南向开放的三角地带,同泸州一起享受这条通道带来的红利;而省上钦定的宜宾是全省南向开放门户,已经开通了到钦州、防城港的货运专列。

  这些战略全部叠加在宜宾,宜宾又是集中全市之力打造临港,也就是现在的三江新区。

  (二)位于四个国家级新区的几何中心,聚集辐射效应非常明显。

  我们都知道中西部地区有4个国家级新区,四川的天府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贵州的贵安新区、云南的滇中新区,而宜宾正好处于四个国家级新区的几何中心位置,聚集辐射效应非常明显,在这样一个区域建设一个省级新区,来承接四大国家级新区的溢出资源(特别是成渝)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交通优势

  宜宾拥有的三个国家级交通头衔可不是白给的。

  1、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公铁水空智宜宾样样俱全。公路方面:“一绕九射”格局稳步推进,今年绕城高速、成宜高速有望竣工通车,宜彝、宜威、宜攀高速加紧项目建设,宜庆路连接线、宜泸快速路等快速道路加快推进;铁路方面:“四高七普一枢纽”铁路网正在构建,成贵、渝昆、成自宜、宜西攀大丽等高铁项目或开通或加快建设或积极申报,7条普铁继续发挥运输功能。宜宾港是金沙江、岷江与长江实现干支中转的唯一港口,在水运上,特别是对攀西、川西和滇东北地区的辐射较大;五粮液机场已实现转场运行,并于去年首次成为百万级别的机场,计划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0万目标;全球第一条智轨商用示范线T1线全面通车,T2、T4线已经纳入规划日程。

  2、国家级铁路枢纽。宜宾是全国50个高铁枢纽之一,京昆和兰广两条国铁通道在此交汇,加上成自宜和极有可能纳入十四五规划的宜西攀铁路,宜宾将拥有4条高铁,其中350规格2条、300规格1条、250规格1条。便捷的高铁运输将给宜宾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

  3、国家级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宜宾是全国66大区域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全省仅有4个,川南唯一一个,在四川南向开放战略中,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将彻底融入全国规骨干流通网络,更好地发挥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四)、产业优势

  2016年开始,宜宾经济结构化转型取得突破,在“双轮驱动”的战略导引下,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一年上一个台阶。

  传统行业中,五粮液2019年营收突破1000亿大关,成为全省第四个、本土培育的第二个千亿级企业,丝丽雅、天原等企业发展也非常给力。

  新兴产业中,智能终端企业106家实现生产,轨道交通产业实现自主制造组装,凯翼及奇瑞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正式建成并开始生产,他们给宜宾的进出口带来了非常大的发展活力,宜宾进出口2019年总值达到141.12亿,排名全省第4,仅仅落户第三名德阳300万。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发展给招商引资提振了底气,极米科技、宁德时代、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川南分院等重大行业标杆产业项目顺利入驻。特别是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更是展现大魄力,将协议投资100亿增加至200亿,显示了对宜宾未来发展的信心。宜宾进出口总值排名全省第4位

  (五)、人力资源优势

  宜宾“双城建设”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给宜宾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生产研发带来了相当大的活力。

  1、人才培育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学18所,落户17所,在校大学生达到5.7万人,国籍留学生突破700人,人大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同济汽车汽车研究院等9个研究院入驻,建立了13个院士工作站,吸引到诺贝尔奖获得人罗伯特.C.默顿在宜宾设立诺奖专家工作站。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宜宾开出了8~200万的安家费,每年300~2000万的科研经费资助等优厚条件。

  2、农民工招引方面:这些年宜宾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群体非常庞大,各地抢人的政策和措施层出不穷,连免费包机、免费专车等方式都用到了宜宾城内。为了留住宜宾的农民工,2月21日,市上出台《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八条政策措施》,凡首次进入宜宾就业的农民工可以持续领取三年的就业补贴,企业也可获得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农民工随迁子女平享受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在20个中心镇购买商品房将获得每平方200元的补贴。

  在高端人才和基础性人才的吸引上,宜宾可谓不遗余力。

  (六)平台优势

  这些年总能听到一些戏言,称宜宾为“国际宾”,我不觉得这是一种讽刺,相反觉得是一种荣誉,因为宜宾具备的平台和发展的方向确实是往这方面靠的。

  1、拥有的平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国家综合保税区、自贸协同区、国家临时开发口岸,这些平台对接的市场绝大部分都是国际市场。

  宜宾高新区标志

  2、举办的活动: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国际茶业年会、中国国际竹产业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每次举办的活动都吸引很多国内外的嘉宾参加。

  3、建设的场所:宜宾国际会展中心、宜宾国际会议中心,为宜宾举办大型会议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七)城建优势

  这次三江新区的规划区域处在翠屏区、叙州区和南溪区的交叉位置,从城市规建来看,这片区域通过发展起来后,将全面实现主城片区与南溪片区的融合,南溪今后将不再是飞区的尴尬存在,宜宾城市框架和规模将进一步打开;而临港经开区、长江工业园区、罗龙工业园区全部整合进新区,将使得整个新区的产业结构更优化,形成区域性协同发展,每个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将更清晰明了,同时随着盐平坝长江大桥、临港公铁两用大桥,进港铁路等项目的完工,整个新区产业的生产、销售、进出口将解锁到新的层次。

  (八)资源优势

  全省第一个省级新区,前面已经提到了将会承接四个国家级新区溢出的资源,特别是成渝溢出的资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式确立不久,宜宾到省上对接工作时就提到将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基地和科教区域中心,这实际上也表明了宜宾已明确了准备承接成都溢出的制造业企业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了,而事实上成都也在这么做,像成都自己孵化的极米科技和成都在宜宾建设的大学就能够看出一些信号。只是三江新区将这种趋势强化了,既然是第一个新区,那么极有可能溢出的资源会针对性地优先流向三江新区。

  这八大优势,是宜宾网友总结的,我认为言之有理,采用其观点,特别致谢!

  蔡律综合  2020年 3月3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